2)第97章 大规模点映!(求订阅!)_我的导演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他点点头道,“宣传方面就拜托王总了。”

  不过,发行方面,却是光羡的短板了。

  李谦问起那初期两百个拷贝的安排,却没有得到理想的答案。

  张召有些为难地说道,“初期铺两百个胶片拷贝倒是没有问题,这段时间我们的驻地发行人员也一家家地和影院谈了。”

  “但是,能完全利用一份拷贝的二线城市地段好的电影院不超过50家,其他大多只能分布在三线城市,以及一二线城市近郊的电影院。”

  不是在地段好的电影院不能放,就算在京城CBD的萬达,晚上拿到一两场也不是难事。

  但是一份胶片有五盘,每盘20分钟,通常要最大化地利用一份胶片,那都是各个厅轮流放映。

  1号厅放第一盘,二十分钟之后接第二盘,然后第二盘拿去二号厅放,再二十分钟之后,1号厅放第三盘,二号厅放第二盘,3号厅放第一盘。

  依次类推,极限的话,能做到同时五个厅共用一份拷贝。

  甚至在早年,一个城市两三家电影院共用一份拷贝都是常态,在这个电影院放完之后,立马有人骑着自行车飞奔下一家电影院,接着放。

  但是今年贺岁档,两部大片接连上映,不管是《投名状》和《集结号》,以这两部电影的阵容和导演,电影院经理用脚趾头都能做出决定,优先安排哪部电影的放映。

  所以,《生死频率》投200个胶片拷贝不是问题,但是这200个拷贝一天能放映的场次,可能还不如那两部大片的150个拷贝。

  如果不追求场次的质量,三线城市倒是可以满足,但是三线城市放两场,估计都比不得二线城市地段好的电影院放一场。

  行业就是这么残酷,一切以实力说话,没有实力的导演、演员、电影,就得不到更好的待遇。

  这是无解的,电影院是要赚钱的,没钱赚什么都谈不了。

  《伤城》这样有梁超伟、金成武主演的电影,尚且被《满城尽带黄金甲》给垄断了市场,没有生存空间,更别说其他片子了。

  电影李谦是内行,但是电影产业的话,张召才是内行,李谦只能问问他的想法了。

  “能做的只有学学好莱坞,多搞几场点映了,在请影评人和媒体试映看看之后,在全国票房前二十的城市各搞一两场场,把媒体、影评人都请来,也让影院看到观众对电影的反映。”

  张召继续说道,“只是这样的话,一切就全靠电影的质量了。”

  言下之意,如果电影质量不够,那就玩完了。

  国内虽然也有点映,不过和好莱坞的点映不一样。

  国内的点映,是一种宣传方式,而非发行策略。

  观众大多都是媒体、影评人以及特定的观众,为了宣传口碑。

  而好莱坞的点映,是为了发行服务的,不是为了宣传造势,更多的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