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1章战争戏份结束_我的导演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士们只能靠着一双腿在山间穿行,山上的积雪又深又厚,踩在雪地上,一不小心战士们就会陷入到积雪里面,无法行走,最后为了快速到达水门桥,不得不跪着爬着往前行进,因此,就这样错失了歼灭米1师的大好良机。

  这样有些憋屈,所以剧本里,米一师刚刚通过不久,追击部队就到了,打头的正是男主角所在的三连。

  监视器里,一个俯视的镜头,全连百来号人艰难跋涉到水门桥,看到冻成冰雕的战友们,全都的呆立在当场。

  镜头给了几个特写,不管是段奕洪这个冷面虎,还是张益这个倔小子,亦或者是在养老院见多了死亡的年迈的陈昆,全都情不自禁地留下了热泪。

  镜头反打,给了冰雕连一个特写,那一张张怒视前方的面孔,震撼心灵。

  突然一只苍老的手落在了一位年轻战士遗体旁边,捡起一个小纸片,纸片歪歪扭扭上写着: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地。

  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这是从魔都志愿军博物馆借来的,几十年前某位化作冰雕的年轻战士写下的。

  “追!”

  段奕洪眼里饱含热泪,奋力大吼一声。

  所有人,紧握长枪,带着满腔的愤怒和仇恨,继续追击。

  “过!”

  李谦紧紧地盯着监视器,一拍手,大喊一声,宣布又是一条过。

  这种局面,每个人的情绪都非常到位,压根不用他去说什么。

  接着立即让人把那120多名穿着单薄的军人给扶进帐篷里,这鬼天气,别冻坏了。

  长津湖战役的重点就拍完了,主要就是拍冰雕连,具体的战场只会拍一场大全景。

  接下来的,转移场地,挨个个拍了行军、伏击战、攻坚战。

  重点是攻坚战,攻坚战有三场,主要是展现志愿军的战术。

  志愿军为什么能赢,这是肯定要拍出来的。

  现代战争,人数已经不可能作为主导因素了。

  两军厮杀,受先是自已的武器能够接触到对方。

  否则,不但谈不上杀敌,只能被杀。

  武器从长矛一路发展成弓箭、火枪、大炮、飞机、导弹,不断地在延伸着打击的距离,诠释着“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的真理。

  米军一个师装备70毫米口径以上大炮330余门,各型火炮相加达到790余门。

  志愿军一个师仅有山炮12门,一个军才只有70毫米以上口径大炮190余门,各型火炮相加也才540余门。还不如米军一个师的火炮。

  米军一个师的坦克是140余辆,比志愿军在整个北棒战争中投入的坦克还多40辆。

  至于轻重机枪、飞机这些,更没法比。

  要打仗,首先要接敌,否则拉开距离,那就是屠杀了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