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4章 鱼跃龙门入汴梁_宣和轶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近大宋最重要的事就是政和元年的春闱了,此次又是大苏学士主考,到底谁能得大苏学士青眼,就已经成了当下汴京城最热门的话题。赵佶也曾经差皇城司去打探此事,看看今科应试举子中有没有富有才名的。

  皇城司去打探了一番,倒还真的有个才子,侯官陆氏的陆藻今科参加礼部试,他的胞兄陆蕴是上一科的的进士,素有才名,现在河北路提举学事,倒是个才子,当年出外时,曾经做了一阙感皇恩:残角两三声,催登古道。远水长山又重到。水声山色,看尽轮蹄昏晓。风头日脚下,人空老。匹马旧时,西征谈笑。绿鬓朱颜正年少。旗亭斗酒,任是十千倾倒。而今酒兴减,诗情少。倒是颇有意境。

  而且侯官陆氏家族进士显赫,天圣二年陆广及第后,其子陆长蒨于嘉佑二年登第,同年及第的还有陆广从弟陆衍,嘉佑四年陆广侄子陆宣及第,熙宁三年陆广子陆长愈登科,元佑三年)陆广孙陆恂及第,绍圣四年陆宣儿子陆蕴及第,陆藻父兄皆是进士,出身这样的家庭,陆藻考中进士并不稀奇。

  而且本朝福建、江西是科举重地,大量的进士出身此地,反而比江浙更多,就拿如今的政事堂来说,章惇、吕惠卿皆是福建人,曾布江西人,苏辙四川人只有韩忠彦是相州人,算是北方的,还记得大宋立国时说南人不宜为相,结果政事堂中大半都是南方人了。

  礼部试已经结束,苏轼对于礼部试并没有作多大的调整,苏轼也是轻诗赋而重经义、策论,其实大宋的科举已经和明清的科举很像了,从答题形式上看,试经义、试论、试策都有点像今天的高考作文,都是以议论文为主,目的当然是为了测试考生对于经典、史事、时务的见解。考试时,主考官会在试场前面挂出一块帘幕,“出示题目于厅额,题中有疑难处,听士人就帘外上请,主文于帘中详答之讫,则各就位作文”。一般考三场或四场。试经义是出题者从儒家经书中截取一句话,请考生阐述其蕴含的义理。明清时试经义演变成考八股文。

  司马光就是对诗赋、经义进入科举极为反感,司马光极力反对以诗赋取士:“国家设官分职,以待贤能,大者道德器识以弼谐教化,其次明察惠和以拊循州县,其次方略勇果以扞御外侮,小者刑狱钱谷以供给役使,岂可专取文艺之人,欲以备百官、济万事邪?”

  王安石变法后,设经义科目,并试图将他的新学立为考试评判标准,即受到司马光的抗议:“王安石不当以一家私学,欲掩盖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若己论果是,先儒果非,何患学者不弃彼而从此,何必以利害诱胁,如此其急也!”司马光所追求者,是各家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