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比_锦绣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治的话说得自信满满,顿时引起了众人对这一话题的兴趣。

  自从提出了发展海上贸易的方针以后大家在翘首以盼的同时其实也都略带一些担忧。

  到目前为止大唐商家出海的频率并不高,收集到的航路信息也主要来自外国商船。

  从收集到的信息来看远洋贸易的成功率其实并不是很高。

  遥远的波斯等地每年能够顺利来到大唐的船只往往只有十之一二。

  其它船只或是被海盗劫持或是沉没于滔天巨浪之下。

  如今李治提起这个话题,王珪第一个开口道:“眼下收集到的信息并不乐观,不知殿下为何有此信心?”

  李治道:“本王在广州期间见过不少外国商船,这些商船普遍小于五百料。

  结合其它信息来看达到五百料左右的商船就已经很少发生倾覆事件。

  而本王定制的商船全都达到了两千料,如此来看倾覆的可能将会更低。”

  魏征问道:“巨舰造价昂贵且工期漫长,如此一来短时间内如何形成规模?”

  李治道:“眼下海贸尚未真正发展起来,商家看不到利益自是不敢投入,因此本王才会带头建造巨舰。

  等到本王的商船赚到了钱,那些商家自会闻风而动。

  到时巨舰的需求增加,各家船厂便会主动扩大船台来承接订单。

  相信不出五年我大唐的商队规模就将空前庞大。”

  陈叔达犹豫了一下开口道:“据闻海路沿线大小国家林立,我大唐是否需要派出使臣与其建交?”

  李治道:“可以准备但无需强求。”

  陈叔达问道:“此言何解?”

  李治道:“既是建交自需双方自愿,我大唐乃是天朝上国固然来者不拒,但其他小国恐会多有顾虑。”

  陈叔达听了这话以后理解地点了点头。

  他身为礼部尚书自然深知周边小国的心态。

  如大唐这般强大的邻居给这些小国带来的压力可以说是无比强大。

  所有国家在与大唐的交往中都是谨小慎微,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大唐从而招来灭顶之灾。

  如此想来一些国家还真不一定敢于贸然与大唐建交。

  李治等人商讨国事的时候另一间包间里的萧翼等人此时已经被震惊得有些麻木了。

  能够容下二十人同时就餐的巨大餐桌上此时仅仅坐着十来个人。

  包间里奢华的装饰以及巨大的餐桌使得他们有些无所适从。

  因此他们自从被带进这间巨大的包间以后就只能任凭侍女的摆布。

  等到侍女将他们的座位安排妥当之后并没有拿出菜单来为难他们。

  而是在征得了萧翼的同意之后细心的为他们安排了菜色。

  此时众人正是在对着一桌刚刚上齐的菜品发呆。

  虽然侍女刚才已经将菜品介绍了一遍,但是因为有很多菜品他们之前从未见过因此根本就不知道如何下手。

  一名官员指着自己面前的一只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